成語:韓憑相思
拚音 hán píng xiāng sī
解釋 【典源】 晉·幹寶《搜神記》 卷十一:“宋康王舍人韓憑,娶妻何氏,美,康王奪之。憑怨,王囚之,論為城旦。……俄而憑乃自殺。其妻乃陰腐其衣。王與之登台,妻遂自投台下,左右攬之,衣不中手而死。遺書於帶曰:‘王利其生,妾利其死。願以屍骨,賜憑合葬。’王怒,弗聽。使裏人埋之,塚相望也。王曰:‘爾夫婦相愛不已,若能使塚合,則吾弗阻也。’宿昔之間,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塚之端,旬日而大盈抱,屈體相就,根交於下,枝錯於上。又有鴛鴦,雌雄各一,恒棲樹上,晨夕不去,交頸悲鳴,音聲感人。宋人哀之,遂號其木曰‘相思樹’。相思之名,起於此也。” 《太平寰宇記》卷十四引作“妻陰腐其衣,與王登台,自投台下,左右攬之,著手化為蝶。”台即青陵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