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
拚音 bù shí bù zhī shùn dì zhī zé
解釋 不識不知:猶言不知古今。形容先民淳樸。帝:天帝,即自然。則:法則。`16``1`不知古今,自然地遵循上帝的法則。`16``1`表示一切聽其自然,無為而治,或平平和和地生活。語出《詩.大雅.皇矣》:“帝謂文王,予懷明德。不大聲以色,不長夏以革。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”鄭玄箋:“其為人,不識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。”《列子.仲尼》:“堯乃微服遊於康衢,聞兒童謠曰:‘立我蒸民,莫匪爾極,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’”《晉書.景帝紀》:“或有請改易製度者,帝曰:‘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,詩人之美也。”魯迅《集外集.英譯本〈短篇小說選集〉自序》:“中國的詩歌中,有時也說些下層社會的苦痛。但繪畫和小說相反,大抵將他們寫得十分幸福,說是‘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’,平和得像花鳥一樣。”也單引〔不識不知〕。唐.林滋《木人賦》:“進退合宜,依然在斯。既無喪無得,亦不識不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