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被發左衽
拚音 pī fà zuǒ rèn
解釋 被發:散發不作髻;左衽:瓣襟向左掩。指古代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。也指淪為夷狄。
出處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微管仲,吾其被發左衽矣。”
例子 或被發左衽,奮迅泥滓。(晉·潘嶽《西征賦》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;借指淪陷為異族統治
典故
《論語.憲問》:“子曰:‘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民到於今受其賜,微管仲,吾其被發左衽矣。’”
管仲:春秋時人,曾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。
微:無。
被(pī)發:披散頭發。
衽:衣襟。
我國古代一些少數民族的服裝,前襟向左掩,因稱左衽。
異於中原一帶人民的右衽。
後因以“被發左衽”形容像少數民族那樣處於落後狀態或指淪為夷狄。
唐.楊炯《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賀拔盛操符誓眾,斬木稱兵,以被發左衽之餘,負禱杌窮奇之號,遂欲驅馳我塞北,撓亂我河西。”
近義詞 披發左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