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前度劉郎
拚音 qián dù liú láng
解釋 度:次,回。上次去過的劉郎又到了。泛指去了又來的人。
出處 唐·劉禹錫《再遊玄都觀》詩:“種桃道士今何處,前度劉郎今又來。”
例子 安公子是~,何小姐是司空見慣,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澀,便舉案齊眉,同吃了一頓飯。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八回
語法 作賓語;泛指去了又來的人
據《太平禦覽》卷四十一引南朝宋.劉義慶《幽明錄》記載說:
東漢明帝永平年間,剡縣人劉晨、阮肇,共入天台山采藥,到桃源洞遇到仙女,結為夫婦。
至晉武太康年間,二人又重到天台山。
後世因稱去而複返的人為“前度劉郎”。
上麵所敘述的是“前度劉郎”的最早故事淵源,至於“前度劉郎”的提法,則見唐朝詩人劉禹錫的《再遊玄都觀》詩:“百畝庭中半是苔,桃花開盡菜花開。種桃道士歸何處?前度劉郎今又來。”
公元八〇五年(即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)唐德宗死後,順宗即位,任王叔文為翰林學士,開始進行“永貞(唐順宗年號)革新”。
後革新運動歸於失敗。
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革新集團,被貶出京,作了朗州司馬。
十年後,他被召還京都,曾寫過一首《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》的詩,其詩寫道:“紫陌紅塵拂麵來,無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觀裏桃千樹,盡是劉郎去後栽。”據說當時的權貴認為這首詩語涉譏忿,故不久又把他貶為播州刺史。
十四年後被召回京,寫下了這首絕句。
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二十八出《題畫》:“〔尾犯序〕堪憐,舊桃花,劉郎又撚。”
近義詞 劉郎前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