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窮鄉僻壤
拚音 qióng xiāng pì rǎng
解釋 壤:地。荒遠偏僻的地方。
出處 明·李時勉《北京賦》:“窮陬僻壤,無一物之不遂。”
例子 窮鄉僻壤,有這樣讀書君子,卻被守錢奴如此淩虐,足令人怒發衝冠。(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九回)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偏僻的地方
典故
謂荒遠偏僻貧窮之地。
《文明小史》八回:“無奈這窮鄉僻壤,既無讀書之人,那裏來的書店?”茅盾《子夜》一○:“他們又準備了四十多萬資本在那裏計劃擴充這八個廠;他們將使他們的燈泡,熱水瓶,陽傘,肥皂,橡膠套鞋,走遍了全中國的窮鄉僻壤!”亦作“窮山僻壤”。
宋.朱熹《條奏經界狀.貼黃》:“故州城縣郭所在之鄉,其產無不甚重,與窮山僻壤至有相倍蓰者,此逐鄉產錢租額,所以本來已有輕重之所由也。”
反義詞 沃野千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