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盛氣淩人
拚音 shèng qì líng rén
解釋 盛氣:驕橫的氣焰;淩:欺淩。以驕橫的氣勢壓人。形容傲慢自大,氣勢逼人。
出處 宋·朱熹《朱子全書·學五·教人》:“不得盛氣淩人,自取恥辱。”
例子 共產黨員決不可自以為是,盛氣淩人,以為自己是什麽都好,別人是什麽都不好。(毛澤東《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》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傲慢自大
形容以驕橫的氣焰對待他人。
公元前266年,趙惠文王死,趙孝成王即位。
因為年輕,由其母趙太後主持政事。
這時,秦國乘趙國之危,發兵攻趙。
趙國被迫向齊國求救。
齊國提出,必須以趙太後的幼子長安君作為人質,齊國才肯出兵。
趙太後不肯,大臣紛紛進諫。
趙太後公開對臣下宣稱,有再在我麵前提出讓長安君作人質的,我這個老婆子一定要往他臉上吐唾沫,把他轟出去。
這時,一名名叫觸龍的官員要見太後,太後正在火頭上,便氣呼呼地讓他進來。
開始時觸龍並不提讓長安君為質之語,而是敘長道短,待其平靜下來後,才提出愛護子女,應當為其計深遠。
一席話,說得趙太後口服心服,立刻下令讓長安君到齊國為質,從而換得齊國出兵救趙,挽救了趙國。
【出典】:《戰國策·趙策》四《趙太後新用事》:“趙太後新用事,秦急攻之。趙氏求救於齊。齊曰:‘必以長安君為質,兵乃出。’太後不肯,大臣強諫。太後明謂左右:‘有複言令長安君為質者,老婦必唾其麵。’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後。太後盛氣而揖之。”
【例句】:南宋·朱熹《朱子全書·學五·教人》:“凡事謙恭,不得尚氣淩人,自取恥辱。” 清·曾國藩《家書》:“今日我以盛氣淩人,預想他日人亦以盛氣淩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