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十惡不赦
拚音 shí è bù shè
解釋 指罪惡極大,不可饒恕。
出處 《隋書·刑法誌》:“又列重罪十條:……其犯此十者,不在八議論贖之限。”元·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四折:“這藥死公公的罪名,犯在十惡不赦。”
例子 這個暴徒,攔路搶劫,謀財害命,真是十惡不赦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罪惡極大
典故
十惡:封建社會指十種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,即謀反、謀大逆、謀叛、謀惡逆、不道、大不敬、不孝、不睦、不義、內亂等。
形容罪大惡極,不可饒恕。
元.關漢卿《竇娥冤》四折:“這藥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。”魯迅《致許壽裳》:“仆審現在所出書無不大害青年,其十惡不赦之思想,令人肉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