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說長道短
拚音 shuō cháng dào duǎn
解釋 議論別人的好壞是非。
出處 漢·崔瑗《座佑銘》:“無道人之短,無說己之長。”
例子 這些縉紳士大夫家筵席間,定要幾個梨園中人,雜坐衣冠隊中,說長道短,這個成何體統!(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三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嘴多
歇後語 鞋店裏試腳
典故
漢.崔瑗《座右銘》:“無道人之短,無說己之長。”後用“說長道短”謂議論別人的是非好壞。
《群音類選.海神記.花鴇訓女》:“說長道短是和非,隻與他蠻纏胡攪歪廝占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二五回:“心裏未嚐不慮到日後有個人說長道短,眾口難調。”亦作“說長論短”。
巴金《談〈秋〉》:“她的性格有一麵很像我的一個妹妹,就是心直口快,對什麽都沒有顧忌,也不怕別人說長論短。”亦作“說短論長”。
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》一本二折:“盡著你說短論長,一任待掂斤播兩。”亦作“說短道長”。
茅盾《三人行》六:“‘禹過家門不入’似的一頭趕來談正經事,卻隻得到了空泛的好像是第三者的說短道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