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文不加點
拚音 wén bù jiā diǎn
解釋 點:塗上一點,表示刪去。文章一氣嗬成,無須修改。形容文思敏捷,寫作技巧純熟。
出處 漢·禰衡《鸚鵡賦序》:“衡因為賦,筆不停輟,文不加點。”
例子 援筆一揮,文不加點。(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·夔關姚卞吊諸葛》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;指作文一氣嗬成
典故
《文選.禰衡.鸚鵡賦序》:“衡因為賦,筆不停綴,文不加點。”
《初學記》十七引漢.張隱《文士傳》:“吳郡張純少有令名,嚐謁驃騎將軍朱據,據令賦一物然後坐,純應聲便賦成,文不加點。”《後漢書.禰衡傳》;“衡攬筆而作,文不加點。”
“文不加點”謂文章一氣嗬成,無須修改。
形容文思敏捷,寫作技巧純熟。
《南史.劉孺傳》:“孺少好文章,性又敏速,嚐在禦座為《李賦》,受詔便成,文不加點。”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四十九回:“拈筆在手,文不加點,字走龍蛇,燈下一揮而就。”
近義詞 一氣嗬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