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詞 第666頁
同病相憐
◎比喻因遭遇同樣的不幸而共相憐恤。◎有同樣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。
量入為出
1.支出在數量或程度上不超過收入。2.根據收入情況確定支出限度。◎根據稅收的多寡來製定支出的限度。語本後泛指根據收入來斟酌開支。清 · 李文炤〈儉訓〉:“則何若量入為出,享恒足之利乎?”也作“量入製出”。
麵如土色
◎臉色如泥土一樣。形容極端恐懼。亦形容病態。◎臉色像泥土一樣。形容驚恐到了極點。也作“麵如灰土”、“麵色如土”。
事過境遷
◎事情已經過去,事情發生的環境也改變了。◎事情過了,環境也已改變。
殊途同歸
◎通過不同的道路,達到同一個目的地,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,得到相同的結果。◎比喻采取的方法雖不同,所得的結果卻相同。參見“同歸殊途”條。
穩操勝券
◎比喻有勝利的把握。◎形容做事時,很有成功獲勝的把握。
言歸於好
1.保持友誼,重新成為好朋友。言是虛字無義。2.調解和和解。◎歸於和好。《三國誌 · 吳書 · 吳主權傳》裴鬆之注引《吳書》曰:“信恃舊盟,言歸於好,是以不嫌。”也作“言歸和好”、“言歸於好”。
雨過天晴
◎大雨後天轉晴了。比喻情況由壞變好或情勢從黑暗到光明。◎下過雨後天空放晴。亦用以比喻經過黑暗或動亂之後轉為光明平靜。
拔苗助長
◎即揠苗助長,嫌禾苗長得慢而用手向上提,以助其生長。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,強求速成,反而把事情搞壞。◎比喻為求速成而不按事物本有漸進的秩序,結果不但無益,反而有害。參見“揠苗助長”條。
揭竿而起
◎揭:高舉起。竿:旗竿,代旗幟。原形容秦末陳勝、吳廣發動農民起義時的情況,後即指武裝起義。◎本指秦末陳勝、吳廣倉促起義,反抗暴秦的史事。見《史記 · 卷四八 · 陳涉世家》。後比喻起義舉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