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以規為瑱
拚音 yǐ guī wéi tiàn
解釋 規:規勸;瑱: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以塞耳的玉。把規勸的話當作塞耳的瑱。比喻不聽別人的規勸。
出處 《國語·楚語上》:“賴君用之也,故言。不然,巴浦之犀犛兕象,其可盡乎!其又以規為瑱也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不聽勸告
典故
規:規諫,勸誡。
瑱( ㄊㄧㄢˋ tiàn ):古人垂在冠冕兩側用以塞耳的玉墜。
把規諫當作耳墜一樣的裝飾品。
表示沒有誠意聽取規諫之言。
語出《國語.楚語上》:“靈王虐,白公子張驟諫。王病之,曰:‘不穀雖不能用,吾憖置之於耳。’對曰:‘賴君用之也,故言;不然,犀、犛、兕、象,其可盡乎!其又以規為瑱也?’”韋昭注:“瑱,所以塞耳也。言四獸之牙角可以為瑱難盡也,而又以規諫為之乎?”《資治通鑒.唐紀.敬宗寶曆元年》:“浙西觀察使李德裕獻《丹扆六箴》,其《納誨箴》略曰:‘漢驁流湎,舉白浮鍾;魏叡侈汰,陵霄作宮。忠雖不忤,善亦不從。以規為填,是謂塞聰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