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玉卮無當
拚音 yù zhī wú dàng
解釋 卮:古代盛酒的器皿;當:底。玉杯沒有底。後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。
出處 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語,譬猶玉卮之無當。”
例子 不涉筆,則通篇之文如玉卮無當,玉盤缺角。(清·惲敬《答伊揚州書三》)
語法 作定語;指中看不中用
典故
《韓非子.外儲說右上》:“堂谿公見昭侯曰:‘公有白玉之卮而無當,有瓦卮而有當,君渴,將何以飲?’君曰:‘以瓦卮。’堂谿公曰:‘白玉之巵美,而君不以飲者,以其無當耶?’君曰:‘然。’堂谿公曰:‘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語,譬猶玉巵無當。’”
當,是底兒的意思。
無底的器皿,不能盛物。
堂谿公以為,作君主的泄漏同群臣議論國家大事的秘密,就如同沒有底的玉杯一樣。
後因以“玉卮無當”用為當權者不注意保密,也多借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的典故。
《昭明文選》晉.左思《三都賦序》:“且夫玉卮無當,雖寶非用,侈言無驗,雖麗非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