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敗國喪家
拚音 bài guó sàng jiā
解釋 使國家淪亡,家庭敗落。
出處 《晉書·列女傳·劉聰妻劉氏》:“自古敗國喪家,未始不由婦人者也。”
例子
蓋三人皆元戚機臣,其殘膏積侈,敗國喪家,帝特惡焉。
★陳衍《元詩紀事·黃菜葉謠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國破家亡
典故
使國家淪亡,家庭敗落。
《晉書.劉聰妻傳》:“自古敗國喪家,未始不由婦人者也。”明.徐禎卿《翦勝野聞》:“後國事既去,太祖取其臣黃蔡葉三人者,刳其腸而懸之,至成枯臘,蓋三人皆元戚機臣,其殘膏積侈,敗國喪家,帝特惡焉,故極於此典。”亦作“敗國亡家”。
元.羅貫中《風雲會》一折:“這個待把雲拿,那個早被天罰,氣昂昂創業開基,眼睜睜敗國亡家。”歐陽予倩《忠王李秀成》一幕:“自古以來,因為奸臣陷害忠良,以致敗國亡家,這種例子也不少。”
近義詞 國破家亡 , 喪家敗國
反義詞 民富國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