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存十一於千百
拚音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
解釋 指亡多而存少。
出處 語出晉·陸機《歎逝賦》:“顧舊要於遺存,得十一於千百。”
例子
而今學者尚知宗孔氏、崇仁義、貴王賤霸而已,其大經大法皆亡滅而不救、壞爛而不收,所謂存十一於千百,安在其能廓如也!
★唐·韓愈《與孟尚書書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在千百個中間隻保存下十個或一個。
表示絕大多數已失去,隻有很少的幸存。
語出晉.陸機《歎逝賦》:“顧舊要於遺存,得十一於千百。”後多引作〔存十一於千百〕。
唐.韓愈《與孟尚書書》:“其大經大法皆亡滅而不救,切爛而不收,所謂存十一於千百,安在其能廓如也?”清.黃奭《爾雅沈旋集注序》:“紀文達公(昀)雖有沈氏(約)四聲之輯,然不過存十一於千百,以意為之耳。”鄭振鐸《插圖本中國文學史》第三冊:“近人竟於斷簡殘編之中,爬搜遼代文獻,也不過存十一於千百而已。”
近義詞 得十一於千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