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
拚音 qián wú gǔ rén hòu wú lái zhě
解釋 指空前絕後。亦用作諷刺。同“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”。
出處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九十三回:“但今日我們所行之令,並非我要自負,實係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,竟可算得千古獨步。”
例子 文惠喜堆墨書,深自矜負,號~。 宋·劉攽《中山詩話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獨一無二
典故
唐 孟啟《本事詩.嘲戲》:“宋武帝嚐吟謝莊《月賦》,稱歎良久,謂顏延之曰:‘希逸此作,可謂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’。”後以“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”謂空前絕後。
前所無有,後所難及。
宋 陳應行《於湖先生雅詞序》:“至於托物寄情,弄翰戲墨,融取樂府之遺意,鑄為毫端之妙詞,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。”
近義詞 空前絕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