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清一色
拚音 qīng yī sè
解釋 原指打麻將時由一種花色組成的一副牌。後比喻全部由同一種成分構成。
出處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二十九回:“而且他[佘小觀]賭品甚高,輸得越多心越定,臉上神色絲毫不動。又歡喜做‘清一色’。所以同賭的人更拿他當財神看待。”
例子
至於經常的事務,她可以放心的由職員們代辦,因為職員們都清一色的換上了她的娘家的人。
★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七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全部如此
歇後語 出窯的磚喝足了水
典故
全是同樣的成分、花色。
形容純淨無雜。
魯迅《兩地書.四七》:“北伐想是順利,此間清一色的報紙,莫明究竟,在福建大約可比較得真相。”劉少奇《肅清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》:“在這些組織的領導機關中,總不能容許其他派別有一個人和我們共事,而必須是‘清一色’……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似乎是不許黨外再有群眾組織的。”
近義詞 千篇一律
反義詞 雜七雜八
英語 monotone
日語 全部が一 樣 (いちよう)である,畫一的(かくいつてき)である
德語 einfǒrmi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