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舞榭歌台
拚音 wǔ xiè gē tái
解釋 榭:建築在高土台上的敞屋。指歌舞場所。
出處 南宋·辛棄疾《永遇樂》詞:“舞榭歌台,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。”
例子
暗昏柳眼,勒綻梅腮,填蔽了錦重重禁闕宮階,遮掩了綠沉沉舞榭歌台。
★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十一回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舞台
典故
榭:樓閣。
唱歌跳舞的場所。
泛指尋歡作樂的地方。
特指妓院。
唐.黃滔《館娃宮賦》:“舞榭歌台,朝為宮而暮為沼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說.西山一窟鬼》:“管弦動處,是誰家舞榭歌台?語笑暄時,斜側傍春樓春閣。”亦作“歌台舞榭”。
元.無名氏《百花亭》二折:“我是個錦陣花營郎君帥首,歌台舞榭子弟班頭。”亦作“舞榭歌樓”。
元.關漢卿《金線池》二折:“幾時得脫離了舞榭歌樓,不是我出乖弄醜,從良棄賤。”元.喬吉《折桂令.遊琴川》曲:“舞榭歌樓,酒令詩籌,官府公勤,人物風流。”亦作“歌樓舞館”。
明.劉基《鬱離子.東陵侯》:“是故碎瓦頹垣,昔日之歌樓舞館也。”
近義詞 舞榭歌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