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席卷八荒
拚音 xí juǎn bā huāng
解釋 席卷:像卷席子一樣把東西卷起;八荒:八方荒遠的地方。形容力量強大,控製整個天下。
出處 漢·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有席卷天下,包舉宇內,囊括四海之意,並吞八荒之心。”
例子
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,席卷八荒,萬裏傾心,四方仰德。
★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席卷:像卷席子一樣把東西卷起。
八荒:八方荒遠的地方。
指吞並全國各地。
語本《文選.賈誼〈過秦論〉》:“秦孝公……君臣固守,以窺周室,有席卷天下、包舉宇內、囊括四海之意,並吞八荒之心”。
(宇內:四境之內,也指天下。)《三國誌通俗演義.孔明祁山破曹真》:“我太祖武皇帝(曹操)掃清六合,席卷八荒,萬裏傾心,四方仰德。”(六合:天、地、四方,指天下。) 也作【席卷宇內】。
梁啟超《意大利建國三傑傳》第十二節:“俄皇尼古拉第一,亦抱非常之遠略,思繼大彼得之誌,席卷宇內。”
近義詞 席卷宇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