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心寒膽落
拚音 xīn hán dǎn luò
解釋 形容十分驚恐。同“心寒膽戰”。
出處 元·無名氏《抱妝盒》楔子:“皇兄賜俺金鏈一條,專打不忠之輩。每每懷藏袖中,攜之出入,以此在朝官員,見俺無不心寒膽落。”
例子 我意當趁此大勝之勢,盛兵而前,使敵人~。 《英烈傳》第六十七回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於處事
典故
寒:害怕。
心裏害怕,嚇得膽幾乎要掉下來。
形容恐慌畏懼。
元.無名氏《抱妝盒》三折楔子:“皇兄賜俺金鏈一條,專打不忠之輩。每每懷藏袖中,攜之出入,以此在朝官員,見俺無不心寒膽落。”《英烈傳》六七回:“我意當趁此大勝之勢,盛兵而前,使敵人心寒膽落。”亦作“心寒膽碎”。
元.無名氏《小孫屠》戲文二一出:“心寒膽碎,悔之作不是。不合共它設計,都是一時情意。”亦作“心寒膽戰”。
《楊家將》五○回:“今掌兵權、居邊鎮者,皆膏粱子弟,聞吾兵驟進攻打,心寒膽戰,望風逃竄不暇,尚敢來爭鬥耶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