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飲冰食蘖
拚音 yǐn bīng shí bò
解釋 指生活清苦,為人清白。亦作“飲冰吞檗”、“飲冰茹蘖”。
出處 語出唐·白居易《三年為刺史》詩之二:“三年為刺史,飲冰複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兩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無乃傷清白。”
例子
伏以尚書萬頃包含,千尋峭拔,膺嶽峻河清之數,切飲冰食蘖,之誠。
★唐·黃滔《南海韋尚書啟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謂生活清苦,為人清白。
語出唐 白居易《三年為刺史》詩之二:“三年為刺史,飲冰複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兩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無乃傷清白。”唐 黃滔《南海韋尚書啟》:“伏以尚書萬頃包含,千尋峭拔,膺嶽峻河清之數,切飲冰食蘖之誠。”亦作“飲冰吞檗”、“飲冰茹蘖”。
明 袁宗道《雜說》:“務此大事,不怙小解,惟求實知,臥薪嚐膽,飲冰吞檗。”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槐西雜誌三》:“節婦非素有定誌,必不能飲冰茹蘖數十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