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中道而廢
拚音 zhōng dào ér fèi
解釋 中道:中途。半路就停止了。
出處 西漢·戴聖《禮記·表記》:“鄉道而行,中道而廢,忘身之老也,不知年數之不足也,俯焉日有孳孳,斃而後已。”
例子
他絕對自信他不是中道而廢的軟背脊的人兒。
★茅盾《創造》三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於處事
典故
《論語.雍也》:“冉求曰:‘非不說子之道,力不足也。’子曰:‘力不足者,中道而廢。今女畫。’”(女:汝。畫:停止)中道:中途。
廢:廢棄、停止。
指走到半路就停止了。
比喻辦事情中途停止。
後因以“中道而廢”作為辦理事情中途停止的典故。
宋.蘇軾《上神宗皇帝萬言書》:“陛下與二三大臣孜孜講求,磨以歲月,則積弊自去而人不知。但恐立誌不堅,中道而廢。”亦作“中途而廢”。
《北史.景穆十二王傳》:“願聞朝廷,特開遠略,少複賜寬,假以日月,無使為山之功,中途而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