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百喙莫明
拚音 bǎi huì mò míng
解釋 喙:嘴;莫:不能。即使有一百張嘴也辯白不清。形容有冤難伸。
出處 宋·陳亮《謝何正言啟》:“謗出事情之外,百喙莫明。”
典故
喙:嘴。
即使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楚。
表示有冤難伸。
宋.陳亮《謝何正言啟》:“謗出事情之外,百喙莫明。”也作【百口莫辯】。
郭沫若《虎符》第三幕:“(如姬:)你(指魏王)總要猜疑,我也百口莫辯。”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十六章:“弟負屈含冤,百口莫辯。”又有【百喙莫辭】。
(莫辭:無法推辭。)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三十四回:“設我國民起而責以放棄職權之咎,固屬百喙莫辭。”又有【百辭莫辯】。
無論用什麽言辭也不能辯白。
魯迅《準風月談.後記》:“被責難者處於時勢潮流之下,百辭莫辯,辯則反動更為證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