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處士橫議
拚音 chǔ shì héng yì
解釋 處士:古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,這裏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;橫議:放肆地進行議論。沒有做官的讀書人縱論時政。
出處 《孟子•滕文公下》:“聖王不作,諸侯放恣,處士橫議。”
例子 向來論氣節的,大概總從東漢末年的黨禍起頭。那是所謂~的時代。 朱自清《論氣節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時局等
典故
處士:古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。
橫議:恣意議論。
處士們議論紛紛。
古時認為是天下無道的跡象。
語出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聖王不作,諸侯放恣,處士橫議。”明.袁袠《距偽篇.世緯》卷下:“周衰,處士橫議,楊墨塞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