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逢山開路,遇水疊橋
拚音 féng shān kāi lù yù shuǐ dié qiáo
解釋 逢:遭逢,遇見。遇到山則打通道路,遇見水則架起橋梁。比喻不畏艱險,打通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。
出處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50回:“軍旅逢山開路,遇水疊橋,豈有泥濘不堪行之理!”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於軍事等
典故
原指克服旅途中的重重困難。
後也泛指打通前進道路上的層層障礙。
語出元.關漢卿《哭存孝》二折:“三千鴉兵為先鋒,逢山開道,遇水疊橋。”《西遊記》二九回:“貧僧有兩個徒弟,善能逢山開路,遇水疊橋。”明.單本《蕉帕記.赴任》:“將校們傳會,此去逢山開路,遇水疊橋,星夜趲到河北,毋得違慢!”《兒女英雄傳》一一回:“一路上逢山開路,遇水疊橋,甚至打店看車,都是你二位的事。”也單引〔逢山開路〕。
元.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楔子:“旁邊轉過一個壯士,一臂扶輪,一手策馬,逢山開路,救出趙盾去了。”
近義詞 逢山開路,遇水迭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