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黑矟將軍
拚音 hēi shuò jiāng jūn
解釋 據《魏書·於栗磾傳》載: 北魏 於栗磾 為 河內 鎮將, 劉裕 伐 姚泓 欲假道 河內 ,致書 栗磾 ,題稱“黑矟公麾下”。以 栗磾 好持黑矟以自標。 栗磾 以書奏上 魏太宗 ,即授其為“黑矟將軍”。後即以“黑矟將軍”作大將的代稱。 唐
矟,長矛,即槊。
《釋名、釋兵》說:“矛長丈八尺曰矟,馬上所持。”黑矟,黑色長矛。
北魏將軍於栗磾綽號黑矟公,後就用作大將的代稱。
於栗碑,字不載,代(今山西大同縣)人,武藝超群,飛身馬上能左右馳射。
連仕北魏太祖、太宗、世祖三朝。
太祖時曾在白登山圍獵,太祖命磾與熊相搏,片刻,一隻大熊、數隻小熊竟都被碑擒獲。
太祖自太原從韓信故道突襲慕榮寶得勝,平定趙、魏後,曾置酒會群臣,當麵讚磾為“我的黥(漢將軍英布)、彭(漢將軍彭越)”。
太宗時進爵新安侯。
世祖時又進爵為公。
劉裕攻姚泓時,碑擔心裕乘機北擾,築壘設防,親自督守。
裕見碑禁衛森嚴,不敢前進,就寫信給碑,求借道西上,因見磾持黑矟,便題為“黑矟公麾下”。
後太宗也就授碑為黑矟將軍。
【出典】:《魏書》卷31《於栗碑傳》736頁:“劉裕之伐姚泓也,栗碑(dī滴)慮其北擾,遂築壘於河上,親自守焉。禁防嚴密,斥候不通。裕甚憚之,不敢前進。裕遺栗碑書,遠引孫權求討關羽之事,假道西上,題書曰:‘黑矟(shuò哨)公麾下’。栗磾以狀表聞,太宗許之,因授黑矟將軍。栗磾好持黑矟以自標,裕望而異之,故有是語。”
【例句】:唐·韓翃《寄哥舒仆射》:“高視黑矟公,遙吞白騎賊。” 韓翃《送劉將軍》:“青中校尉遙相許,黑矟將軍莫大誇。” 唐·杜牧《東兵長句十韻》:“落雕都尉萬人敵,黑矟將軍一鳥輕。” 唐·李山甫《送劉將軍入關討賊》:“欲滅黃中賊,須憑黑矟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