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紅綾餅餤
拚音 hóng líng bǐng dàn
解釋 古代的一種珍貴的餅餌。以紅綾裹之,故名。 宋 葉夢得 《避暑錄話》卷下:“ 唐 禦膳以紅綾餅餤為重。 昭宗 光化 中,放進士榜,得 裴格 等二十八人,以為得人。會燕 曲江 ,乃令太官特作二十八餅餤賜之。 盧延讓 在其間。後入 蜀 為學士
典故
宋.葉夢得《避暑錄話》卷下:“唐禦膳以紅綾餅餤(音tán,食餅)為重。昭宗光化中,放進士榜,得裴格等二十八人,以為得人,會燕(宴)曲江,乃令大官特作二十八餅餤賜之。盧延讓在其間。後入蜀為學士,既老,頗為蜀人所易(輕視)。延讓詩素平易近俳(音paí),乃作詩雲:‘莫欺零落殘牙齒,曾吃紅綾餅餤來。’王衍聞之,遂命供膳亦以餅餤為上品,以紅羅裹之。至今蜀人工為餅餤,而紅羅裹其外,公廚大燕,設為第一。”
紅綾餅餤原是皇家獎掖科舉優勝者所食之餅,後作為文人學士科舉獲勝的典故。
宋.樓鑰《齒落戲作》詩:“休憶紅綾餅,難吞栗棘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