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黃中內潤
拚音 huáng zhōng nèi rùn
解釋 黃:美。指德才深藏不外露。
出處 《魏書•高允傳》:“清河崔玄伯見而異之,歎曰:‘高子黃中內潤,文明外照,必為一代偉器,但恐吾不見耳。’”
黃為中和之色,黃中,喻內德之美。
形容人內在的才、德充沛潤澤。
原指北魏高允。
高允,字伯恭,渤海(今河北南皮)人。
允少有奇度,清河崔玄伯曾歎道:“高子黃中內潤,必為一代偉器,隻恐我來不及見了!”允好文學,博通經史、天文、術數。
世祖時,允任著作郎,與司徒崔浩著述《國記》,著作令史閔湛等巧妙地陷害崔浩,勸浩將所寫的國史刻在石上。
允聽說後,對著作郎宗欽道:“閔湛恐怕會成崔門的禍根。願我們不要像崔浩一樣。”後來浩果然遭難。
東宮太子召允,命允入見世祖,並告誡允道:“如至尊有問,隻依我說。”入宮後,太子奏道:“中書侍郎高允,自從在臣宮教授臣,與臣同處,臣知他是小心審慎的人,雖與浩同事,但允微賤,一切聽命於浩,請赦他活命。”而允卻答世祖說:“《記》有的與浩同作,注疏多為我作,浩隻總裁。”世祖大怒:“如此,你更甚於浩,哪還會有生路。”太子忙道:“允小臣,驚恐迷亂,以至失誤。我曾問他,他原說浩作。”世祖追問,允說:“殿下因臣講授累年,為臣乞命,實在沒問臣,臣也不敢迷亂。”世祖終歎道:“臨死不移,據實而答,貞臣也。”竟免允一死,並令允擬詔自浩以下的28人夷滅五族。
允遲疑不為,奏道:“受浩株連的人罪不至死。”世祖更怒,命綁允,太子拜求。
然而論罪時,也隻浩一人滅族,其餘的都是身死。
世祖慨言:“如無這人,會有數千人死啊!”後高宗謂群臣道:“高允,真忠臣也,朕有非,當麵直言,甚至朕不樂聽的,也侃侃陳述無所避。你等在左右,隻趁朕高興求銜乞職,官至王公,高允輔佐我國家不過作郎,你們愧否?”於是拜允中書令。
一司徒說:允雖蒙寵,而家貧布衣。
高宗斥責道:“怎麽不先說,見朕讚他,才奏他貧。”即駕幸允宅。
惟草屋數間,廚中鹽菜而已。
當時貴臣之門,都是滿門高官顯爵,獨允廉讓,子弟皆無官爵。
允曆事五帝,出入三省五十餘年,據律評刑三十餘載,內外稱他平正。
享年98而終。
【出典】:《魏書》卷48《高允傳》1067頁:“允少孤夙成,有奇度,清河崔玄伯見而異之,歎曰:‘高子黃中內潤,文明外照,必為一代偉器,但恐吾不見耳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