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苦口之藥
拚音 kǔ kǒu zhī yào
解釋 苦口:口味苦。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。比喻尖銳的批評,聽起來覺得不舒服,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。
出處 晉·陳壽《三國誌•吳誌·孫奮傳》:“夫良藥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。”
例子 初年攤之一甲一裏,次年攤之二甲二裏,各年差徭多寡不等,即裏甲認派~。 《清史稿•食貨誌二》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、分句;用於規勸
典故
指味苦卻能治病的藥。
《文選.孫楚〈為石仲容與孫皓書〉》:“夫治膏肓者,必進苦口之藥;決狐疑者,必告逆耳之言。”也作 ① 【逆耳之言】。
《晉書.王沈傳》:“若好忠直……則逆耳之言不求而自至。”
近義詞 良藥苦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