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流宕忘反
拚音 liú dàng wàng fǎn
解釋 流宕:流浪,飄泊;反:同“返”,回家。指長期在外麵飄泊而不知返回。
出處 晉·杜預《春秋左氏傳序》:“雷同影附,流宕忘反,非一時也。”
例子 狂簡斐然成俗,~,無所取裁。 《隋書•文學傳序》
語法 作謂語;指長期在外麵飄泊
典故
流宕:流浪,飄泊。
反:同“返”。
謂飄泊在外,而不知返回。
晉.皇甫謐《三都賦序》:“雷同影附,流宕忘反,非一時也。”《隋書.文學傳序》:“周氏吞並梁荊,此風扇於關右,狂簡斐然成俗,流宕忘反,無所取裁。”唐.魏徵《群書治要序》:“騁末學之博聞,飾雕蟲小技,流宕忘反,殊途同致。”亦作“流蕩忘反”。
宋.王禹偁《答張知白書》:“後人流蕩忘反,蓋其得也,薦宗廟播管弦;其失也,語淫奔事詭怪而已。”
近義詞 流蕩忘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