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龍伯釣鼇
拚音 lóng bó diào áo
解釋 龍伯:傳說中的國名;鼇:大龜。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鼇。比喻非凡的事業。
出處 《列子·湯問》:“而龍伯之國有大人,舉足不盈數步,而暨五山之所,一釣而連六鼇,合負而趣歸其國,灼其骨以數焉。於是岱輿、員嶠二山,流於北極,沉於大海。”
例子 ~時,蓬萊一峰坼。飛來碧海畔,遂與三山隔。 唐·李德裕《重憶山居六首·羅浮山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人的事業
典故
《列子.湯問》:“〔勃海之東有五山〕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,常隨潮波上下往還,不得暫峙焉。仙聖毒之,訴之於帝。帝恐流於西極,失群聖之居,乃命愚彊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,迭為三番,六萬歲一交焉,五山始峙。而龍伯之國有大人,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釣而連六鼇,合負而趣歸其國,灼其骨以數焉。於是岱輿、員嶠二山流於北極,沈於大海。”後以“龍伯釣鼇”指此傳說,並喻超凡豪邁的行動舉止。
唐 李白《大獵賦》:“龍伯釣其靈鼇,任公獲其巨魚。”清 丘逢甲《送謝四之桃源》詩之二:“龍伯釣鼇後,三山今無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