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埋羹太守
拚音 mái gēng tài shǒu
解釋 明 人對 洪武 末 寧波 知府 王璡 的稱號。《明史·王璡傳》:“﹝ 王璡 ﹞自奉儉約,一日饌用魚羹, 璡 謂其妻曰:‘若不憶吾啖草根時耶?’命撤而埋之,人號‘埋羹太守’。”
典故
王璡(jīn津),字器之。
明代日照(今屬山東)人。
博通經史,對《春秋》一書有精深的研究。
初為教授,洪武末年因為賢能得到推薦,被任命為寧波知府。
他每天夜裏一到四更鼓響時就持燭讀書,有時還到諸生(明清時經省各級考試錄取入府、州、縣學者)那裏督誦詩書。
他為官清廉,自奉儉約。
一天在吃飯時看見有一道魚羹,他就對妻子說:“你不記得我們曾經吃草根的時候了嗎?”然後就讓妻子把魚羹撤下去並埋掉。
於是,他就有了“埋羹太守”的稱號。
後以此喻清廉的官吏。
【出典】:《明史》卷143《王璡傳》4061頁:“王璡,字器之,日照人。……自奉儉約,一日饌(zhuàn撰)用魚羹,璡謂其妻曰:‘若不憶吾啖(dàn淡)草根時耶?’命撤而埋之,人號‘埋羹太守’。”
【例句】:清·李暉吉《龍文鞭影二集》卷下:“孔覬辭米,王璡埋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