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納汙藏疾
拚音 nà wū cáng jí
解釋 汙、疾:肮髒的東西。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。
出處 《左傳•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澤納汙,山藪藏疾,瑾瑜匿瑕,國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例子 五嶽陵霄,四海亙地,~,無損高深。 《資治通鑒•唐紀·太宗貞觀十九年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《左傳.宣公十五年》載:楚欲伐宋,宋“告急於晉,晉侯欲救之。伯宗曰:‘不可……川澤納汙,山藪藏疾,瑾瑜匿瑕,國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君其待之。’乃止。”杜預注:“晉侯恥不救宋,故伯宗為說小惡不損大德之喻。”後因以“納汙藏疾”比喻包容小的罪過、過失。
形容寬宏大度。
《資治通鑒.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》:“長孫無忌等請誅誌衝。上手詔:‘五嶽淩霄,四海互地,納汙藏疾,無損高深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