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趨前退後
拚音 qū qián tuì hòu
解釋 形容猶豫害怕欲進又退的樣子。
出處 元·曾瑞《留鞋記》楔子:“我見他趨前退後,待言語卻又早緊低頭。”
例子 那小娘子抬頭觀省,遠遠的也認得是樂小舍人,見他~,神情不定,心上也覺可憐。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二十三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處事
典故
形容猶豫害怕、欲進又退的樣子。
元.曾瑞卿《留鞋記》楔子:“我見他趨前退後,待言語卻又早緊低頭。”明.無名氏《吳起敵秦》二折:“你著我用意迎敵,殺的他趨前退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