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聖人無常師
拚音 shèng rén wú cháng shī
解釋 聖人:舊指品德高尚、智慧超群的人;常:永久的。聖人沒有固定不變的老師。比喻無論是誰,隻要有長處,就向他學習。
出處 唐·韓愈《師說》:“對人無常師,孔子師剡子、萇弘、師襄、老聃。”
典故
唐.韓愈《昌黎先生集.師說》(卷一二):“聖人無常師。孔子師郯子、萇宏、師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賢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‘三人行,則必有我師。’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。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如是而已。”
原意是德才至高至上的人如孔子沒有固定的老師,他們善於向各有所長的人學習,以豐富完善自己。
後用以勸勉人虛心求學,誰有長處都應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