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烏有子虛
拚音 wū yǒu zǐ xū
解釋 烏有:哪有;子虛:並非真實。指假設的、不存在的、不真實的事情。
出處 漢·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:“楚使子虛使於齊,王悉發車騎,與使者出畋。畋罷,子虛過奼烏有先生,亡是公存焉。”
例子 都察院蟒,餘載於灤陽消夏錄中,嚐兩見其蟠跡,非~也。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•槐西雜誌一》
典故
借指並不存在的事物。
清孔尚任《<桃花扇>凡例》: “至於兒女鍾情,客賓解嘲,雖稍有點染,亦非烏有子虛之比。” 參見:○子虛烏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