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先下手為強,後下手遭殃
拚音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 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
解釋 先下手可以取得優勢,後動手常常吃虧。
出處 《隋書•元胄傳》:“兵馬悉他家物,一先下手,大事便去矣。”
例子 不趁此時下手他,還到幾時!正是~。 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八十一回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用於勸誡人
典故
元明時俗語。
謂做事搶先一步就能爭取主動而獲勝,否則就會遭到不幸後果。
語出元.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四折:“當初那穿紅的和這穿紫的元是一殿之臣,爭奈兩個文武不和,因此做下對頭,已非一日。那穿紅的想道:‘先下手為強,後下手遭殃。’暗地遣一刺客,喚做鉏麑,藏著短刀,越牆而過,要刺殺這穿紫的。”《西遊記》八一回:“行者暗算道:‘不趁此時下手他,還到幾時?正是:先下手為強,後下手遭殃’。”張恨水《啼笑因緣》一三回:“得!就是這樣辦。這叫先下手為強,後下手遭殃。大嫂,你讚成不讚成?”也單引〔先下手為強〕。
《醒世恒言.李汧公窮邸遇俠客》:“自古道:先下手為強。今若不依我言,事到其間,悔之晚矣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二卷一〇章:“他對自己下狠心說:‘老子先下手為強,殺他一個就夠本兒,殺他們兩個就有賺頭。’”梁鳳儀《先下手為強》(《長江日報》1993年8月27日):“‘先下手為強’,此話若是從效率方麵解釋,未嚐不是商業決勝之道。”
近義詞 先下手為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