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羊公之鶴
拚音 yáng gōng zhī hè
解釋 羊公:指晉朝征南大將軍羊祜。原指羊公不舞之鶴。現比喻名不副實。
出處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•排調》:“庾失小望,遂名之為羊公鶴。昔羊叔子有鶴善舞,嚐向客稱之。客試使驅來,氃氋而不肯舞,故稱比之。”
典故
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•排調》:“庾失小望,遂名之為羊公鶴。昔羊叔子有鶴善舞,嚐向客稱之。客試使驅來,氃氋而不肯舞,故稱比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