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一塌糊塗
拚音 yī tā hú tú
解釋 糊塗:混亂。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。
出處 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回:“與其顧惜場麵,硬充好漢,到臨了弄的一塌糊塗,還不如一老一實,揭破真情,自尋生路。”
例子 新開設的中學,更是~,笑話百出。 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學生時代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、狀語;指混亂局麵
歇後語 西瓜皮揩屁股;西瓜地裏放野豬
典故
形容亂到極點,糟到極點。
《孽海花》三○回:“與其顧惜場麵、硬充好漢,到臨了弄的一塌糊塗,還不如一老一實,揭破真情,自尋生路。”梁啟超《教育與政治》三:“十年來的政治乃至其他各種公共事業為什麽鬧得一塌糊塗,病根就在欠這一點點。”魯迅《致孫用》:“原稿現已校畢,日內當與世界語譯本三頁,一同掛號寄上。但原稿已被印局弄得一塌糊塗了。”
反義詞 條理井然 , 井然有序
英語 A pretty kettle of fish!
日語 むちゃくちゃな,亂雑(らんざつ)きわまる
德語 in groβem Wirrwar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