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貽笑千古
拚音 yí xiào qiān gǔ
解釋 貽笑:讓人笑話;千古:久遠的年代。不光彩的行為,讓千秋萬代的人譏笑。
出處 《晉書·戴逵傳》:“不然,則流遁忘反,為風波之行,自驅以物,自誑以偽,外眩囂華,內喪道實,以矜尚奪其真主,以塵垢翳其天正,貽笑千載,可不慎歟!”
例子 古之趙括,蜀漢馬謖,都曾爛讀兵書,狂言知兵,卻兵敗身死,~。 二月河《康熙大帝》十五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貽笑:見笑。
讓千秋萬代的人見笑。
《朱子語類》卷八七:“明州行鄉飲酒禮,其儀乃是高抑崇撰。如何不曾看《儀禮》,隻將《禮記.鄉飲酒義》作這文字,似乎編入國史實錄,果然是貽笑千古者也。”明.沈德符《野獲編.聖母並尊》:“至後唐莊宗,以嫡母為太妃,而以生母為太後,冠履倒置。蓋胡虜不學使然,真貽笑千古。”亦作“貽笑千秋”。
《隋唐演義》四七回:“到底甘盡苦來,一身不保,落得貽笑千秋。”亦作“貽笑萬世”。
宋.劉敞《論溫成立忌》:“何況宗廟大禮,至尊至重,豈可以一時之寵,獨決聖心,義有僭失,貽笑萬世,虧損盛明,悔不可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