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冤家宜解不宜結
拚音 yuān jiā yí jiě bù yí jié
解釋 有仇恨的雙方應該解除舊仇,不要弓弦不放,繼續結仇。常用作規勸之辭。
出處 明·唐寅《警世》:“冤家宜解不宜結,各自回頭看後頭。”
例子 賢弟不知,他是秦檜差來的。秦檜現掌相位,~。 清·錢彩《說嶽全傳》第五十七回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用於勸誡人
典故
冤家:一作“冤仇”。
宜:一作“可”。
謂有仇恨的雙方應設法調解消除舊恨,不應繼續結仇。
常用作勸解之辭。
語出宋.洪邁《夷堅甲誌》卷八:“冤可解不可結。汝昔殺我,我今殺汝,汝後世又當殺我,何時可了?可釋汝以解之!”明.李贄《焚書.書答.與周友山》:“諺曰:‘冤仇可解不可結’,渠縱不解,我當自有以解之。”《說嶽全傳》四六回:“嶽飛道:‘賢弟不知,他是秦檜差來的,秦檜現掌相位,冤家宜解不宜結。’”魯迅《彷徨.離婚》:“我想,你們也鬧得夠了,不是已經有兩年多了麽?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結的。”茅盾《子夜.一五》:“冤家宜解不宜結,我勸你馬馬虎虎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