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圓冠方領
拚音 yuán guān fāng lǐng
解釋 古代儒者的冠服。代指儒者。
出處 南朝·梁·簡文帝《七召》:“方領圓冠,金口木舌,談章句之遠旨,構紛綸之雅說。”
例子 將使~,再行鄒魯之風;銳氣英聲,一變ク渝之俗。 唐·王勃《益州夫子廟碑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古代儒者的冠服。
因用以代稱儒者。
唐.王勃《益州夫子廟碑》:“圓冠方領,再行鄒魯之風。”也作【方領圓冠】。
南朝.梁簡文帝《七召》:“方領圓冠,金口木舌,談章句之遠旨,構紛綸之雅說。”又有 ① 【方巾闊服】。
(方巾:古代的一種方形軟帽,也叫四方平定巾,有秀才以上功名的人戴用。闊服:寬大的衣服。)古代士紳的裝束。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八回:“正說得熱鬧,街上又遇著兩個方巾闊服的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