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功人功狗
拚音 gōng rén gōng gǒu
解釋 指西漢建立後,高祖劉邦對蕭何及其他群臣論功封賞時之比喻。後以此典比喻有功的謀臣將領。蕭何(?——前193年),沛(今江蘇沛縣)人,曾為沛縣主吏掾(yuàn院,主管總務、人事,與聞政務的屬員)。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,蕭何佐劉邦起義。劉邦率軍入秦都鹹陽(今陝西鹹陽東北),諸將都忙於分取府庫財物,蕭何收取秦王朝之文獻檔案,掌握了全國之山川險要、郡縣戶口及當時之社會情況。楚、漢戰爭中,蕭何推薦韓信為大將,自以丞相身份留守關中(今陝西中部地區),輸送士卒、糧餉,支援作戰。 漢高祖五年(前202年),既已殺死項羽,平定了天下,就當論功行賞。群臣爭功,一年多對每人立功等級不能決定下來。劉邦以蕭何的功勞最大,封他為酂(cuó矬,今河南永城西)侯,享受之食邑最多。功臣們都說:“我們身披鎧甲,手執銳利武器,多的身經百戰,少的交鋒數十回合,攻城略地,功勞大大小小各不相等。而今蕭何還沒有前線作戰的汗馬功勞,隻是操持文墨發議論,不參加戰鬥,封賞倒反而在我們之上,這是為什麽?”劉邦問:“大家知道打獵嗎?”群臣回答:“知道。”又問:“知道獵狗嗎?”回答:“知道。”劉邦說:“打獵,追逐野獸兔子的是獵狗,而放開係狗繩,指示野獸所在的是人。如今大家隻能捕捉到野獸,功勞像獵狗。至於蕭何,放開係狗繩,指示獵取目標,功勞如獵人。況且,諸位隻是個人追隨我,一家多的也不過兩、三人。而今蕭何全宗族數十人都跟隨我作戰,這個功勞是不可以忘記的。”群臣都不敢再說什麽了。此典又作“獵犬方勞指”、“狗功”、“縱狗殊有功”、“功狗”。
例子 宋·劉筠《受詔修書述懷感事》:“獵犬方勞指,神龜可避漁。” 宋·蘇軾《和陶雜詩》之三:“兔死縛淮陰,狗功指平陽。” 明·高啟《走狗塘》:“君不見漢皇縱狗殊有功,逐兔直到烏江東。” 清·王曇《留侯祠》:“功人功狗兩無益,徒受亭公謾罵名。” 清·黃任《彭城道中》:“當時何不憐功狗,留取韓彭守四方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