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
拚音 bù xiào yǒu sān wú hòu wèi dà
解釋 舊時認為沒有子孫後代是最大的不孝。語出《孟子.離婁上》:“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”趙岐注:“於禮有不孝者三者,謂阿意曲從,陷親不義,一不孝也;家貧親老,不為祿仕,二不孝也;不娶無子,絕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”元.賈仲名《簫淑蘭》二折:“聖人言:‘男子三十而娶。’又雲:‘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’何不求一門親事?老身當為月老。”明.陳繼儒《邵康節先生外紀》卷一:“(薑)子發與二君同白康節曰:‘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先生年逾四十不娶,親老無子,恐未足以為高。’”《兒女英雄傳》二五回:“你這番舉動雖不失兒女孝心,卻不合倫常至理。何況古人明明道著個‘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’”巴金《秋.一》:“是不是因為‘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’?覺民譏諷地說了這一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