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山澤臞仙
拚音 shān zé qú xiān
解釋 臞(qú渠):瘦。此典指司馬相如認為傳說中列仙住在深山水澤之間,形貌清瘦。後以此典形容士人隱居山野,容貌清瘦。司馬相如見漢武帝喜愛成仙之道,因此上奏說:“上林描寫之事不算最好,還有華麗的。我曾經撰寫《大人賦》,尚未完成,請允許我寫成獻上。”司馬相如認為傳說的諸仙和術士居住在深山水澤之中,形貌清瘦,這不是帝王要求之仙意,於是便寫成《大人賦》。此典又作“臒仙”、“臞仙老山澤”、“山澤臞”、“山澤儒仙”、“臞仙”。
例子 宋·蘇軾《餘與李廌方叔相知》:“歸家但草淩雲賦,我相夫子非臒仙。” 宋·陸遊《夜讀隱書有感》:“常鄙臞仙老山澤,要令仰首看飛翔。” 宋·陸遊《自詠》:“平生意薄刀筆吏,投老身為山澤臞。” 宋·張孝祥《題魯如晦通隱》:“不向江湖忘魏闕,故應山澤有儒仙。” 元·薩都拉《寄句曲外史》:“霞佩翩翩出洞天,當時仿佛見臞仙。”
典故
《史記》卷117《司馬相如列傳》3056頁:“相如見上好(hào號,喜愛)仙(古代方士所幻想一種超出人世、長生不死之人)道,因曰:‘上林之事未足美也,尚有靡(mǐ米,華麗)者。臣(官吏、百姓對君主自稱)嚐為《大人賦》,未就,請具而奏之。’相如以為列仙之傳居山澤間,形容甚臞,此非帝王之仙意也,乃遂就《大人賦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