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敢請耳,固所願也 |
隻是不敢請求罷了。本來是很願意的。`16``1`常用作礙難啟齒的願望一旦實現時的欣慰之語... |
不究既往 |
見“既往不咎”。蔡東藩《唐史演義》58回:“一麵下詔大赦,凡東京及兩河偽官,既已反... |
補亡三篋 |
42``4`源見“安世補亡”。泛指輯補佚書。宋 樓鑰《跋餘子壽所藏山穀書範孟博傳》詩:“... |
不問狐狸 |
源見“張綱埋輪”。反喻決心彈劾權奸。宋 陸遊《悲歌行》:“張綱本不問狐狸,董龍何足... |
不是一番寒徹骨,爭得梅花撲鼻香 |
爭:怎。`16``1`意謂“梅花香自苦寒來。”`16``1`比喻世事、人才不經艱苦磨練,難望有... |
不是折腰具 |
源見“不為五鬥米折腰”。喻清高有骨氣之人。宋 黃庭堅《次韻子瞻以紅帶寄》:“白頭不... |
不暇窺園葵 |
形容研讀專精。宋蘇軾《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》詩: “我昔家居斷還往,著書不暇窺園葵。... |
不達時宜 |
達:通曉。時宜:當時的社會需要或社會風氣。不通曉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。 |
不朽物 |
《左傳.襄公二四年》:“豹聞之,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雖久不廢,此... |
不逢安道 |
源見“訪戴”。形容逸情放曠,在興在情不在實。宋 薛季宣《樊口見鄭崇陽不遇》詩:“卻... |
不正李園冠 |
源見“瓜田李下”。比喻謹言慎行,避免嫌疑。唐 鄭愔《貶降至汝州廣城驛》詩:“將調梅... |
不死鄉 |
《楚辭.遠遊》:“仍羽人之丹丘兮,留不死之舊鄉。”後因以“不死鄉”指仙境。唐 祝元... |
不死庭 |
《文選》卷十一晉.孫興公(綽)《遊天台山賦》:“忽乎吾之將行,仍羽人於丹丘,尋不... |
不死草 |
參見:瓊田草 |
不召而來 |
偏正 無須招引,就會到來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不求而得,~。”△多用於來到方麵。 |
不汲汲於富貴,不戚戚於貧賤 |
汲汲:心情急切。戚戚:憂愁。不追求富貴,不憂慮貧賤。指為人清高,安於清貧生活。 |
不法古,不修今 |
法:效法。修:遵循。不效法古代,也不拘泥於現狀。《商君書.開塞》:“聖人不法古,... |
不畏虎 |
《晉書.郭文傳》:“洛陽陷,乃步擔入吳興 餘杭 大辟山中窮穀無人之地,倚木於樹,苫... |
不知牝牡 |
源見“方皋相馬”。表示不注意事物的表麵現象。清 楊潮觀《荀灌娘》:“那周伯伯嗬,說... |
不癡不聾,不作家翁 |
參見[不癡不聾,難為家翁]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