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算子·風露濕行雲

[宋朝] 張元幹

風露濕行雲,沙水迷歸艇。臥看明河月滿空,鬥掛蒼山頂。
萬古隻青天,多事悲人境。起舞聞雞酒未醒,潮落秋江冷。

譯文及注釋

譯文
我獨自搖蕩著一葉小舟在靜夜裏歸來,爽風夜露,我沾濕了衣服,行雲舒卷;沙溪上,飄浮著淡淡的霧氣,使小舟迷失了歸路。我枕著小舟,抬眼望去,那深遠的天宇上,銀河橫亙,月華明朗,北鬥七星閃爍在靜穆的蒼山頂上。
曆史長河悠悠流轉,唯有那茫茫蒼天永存,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時代,人生境況是如此悲涼。

心中沉悶極了,隻說一醉方休罷了,不料醉中也揮舞起寶劍來;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,深夜的秋江變得更加淒清寒冷。

賞析

遼闊中原的淪陷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曆史巨變,如地裂天崩一般震蕩著整個趙宋王朝。然而,麵對驚人笳鼓、半壁江山,以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為代表的大官僚地主貴族集團,依然流連於燈火樓台,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。為了苟且偷安,他們不惜賣國求榮,俯首聽命於金人;對內則煎迫百姓,構陷忠良。

社會的急劇變化,也震撼了文壇,許多作家,目睹淒慘蒼涼的景象,憂慮動蕩危難的局麵,為拯救國家,收複中原,獻策獻計,也寫下了不少慷慨激昂之作。但是,“諸君尚守和戎策,誌士虛捐少壯年”,最後,他們都隻能灑下那“愛君憂國孤臣淚”而徒懷一顆“臨水登山節士心”了。

張元幹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,他這首《卜算子》寫於他退居故裏遊覽山水之時。

上片寫景:清柔、高遠。

創作背景

張元幹於紹興元年(1131)四十一歲時辭官還鄉,這首詞作於休官裏居以後。該詞表達了詞人國事多難卻不能實現北伐中原愛國抱負的苦悶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