慣於長夜過春時

近現代 魯迅

慣於長夜過春時,挈婦將雛鬢有絲。
夢裏依稀慈母淚,城頭變幻大王旗。
忍看朋輩成新鬼,怒向刀叢覓小詩。
吟罷低眉無寫處,月光如水照緇衣。

譯文及注釋

譯文
我已經習慣於在漫漫長夜裏度過春天的時光,鬢發斑白了帶著妻兒被迫出走。
睡夢裏仿佛看見慈祥的母親正為我擔憂落淚,而城頭上還在變換著軍閥們的各色旗號。
我怎忍得看著年輕的戰友被敵人殺害,以憤怒的心情對著白色恐怖的刀叢寫詩悼念。
吟誦之後俯視周圍卻沒有寫的地方(不能發表),隻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著我這個穿黑袍的避難者。

注釋
慣:含有司空見慣之意。長夜:漫長的黑夜,比喻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歲月。
挈(qiè)、將,是同義詞,均有提攜、帶領的意思。婦:指魯迅夫人許廣平。雛:指魯迅的幼兒周海嬰。當時,海嬰還隻有一歲零三個月,故稱“雛”。

創作背景

此詩作於1931年2月,時魯迅在花園莊旅館避難時,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後所寫。

賞析

全詩以“長夜”為背景,以“愛憎”為線索,巧妙而嚴謹地把“長夜”中發生的一係列事件編織在一起,展示了一幅舊中國的“長夜”畫。

首聯寫“長夜”氣氛下,作者全家的艱難處境。一個“慣”字串起兩句,既概寫了作者長期輾轉的戰鬥生涯,又揭露了國民黨的凶殘本質,並體現了作者對敵人的極度蔑視與憤恨之情。

頷聯寫“長夜”氣氛下,人民的深重苦難。一個“變”字,成為該聯的樞紐。既概括了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所遭受的苦難生活,又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根本原因。

頸聯寫“長夜”氣氛下,作者積鬱在胸的萬丈怒火。一個“怒”字,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。既表達了作者對死難者的深切哀思,又激發了作者麵對敵人的刀叢劍樹而進行殊死搏鬥的戰鬥豪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