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及注釋
譯文
胡人吹奏著玉笛,大都是秦地的音聲。
十月吳山的清曉,一曲《梅花塞落到敬亭。
愁苦中聽到《出塞塞的樂曲,淚水頓流,沾濕了我的帽纓。
回頭遙望那通往長安的大道,可歎我空懷著眷戀君主的衷情。
注釋
秦聲:秦地之樂曲。《漢書·楊惲傳塞:“家本秦也,能為秦聲。”
梅花:笛曲,亦稱《梅花落塞,屬樂府之《橫吹曲辭塞。楊齊賢曰:古者,羌笛有《落梅花塞曲。
敬亭:山名,在個安徽宣州市南。《輿地廣記塞:宣州宣城縣有敬亭山。
出塞:占樂府名,亦屬《橫吹曲辭塞。《古今注塞:“橫吹,胡樂也。張博望入西域,傳其法於西京,唯得《摩訶塞、《兜勒塞二曲。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。
創作背景
這首詩當作於天寶十二載(公元753年)。是年秋天,詩人由梁園來到宣城,曾與宣城宇文太守、崔侍禦等人遊樂唱和。
賞析
全詩即由觀胡人吹笛,聞秦地之聲,隨寓而發眷戀宗國之情,或謂身在江海,而心存魏闕之意。
全詩一二兩句點題,敘寫感慨的由來,是因為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,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調,聞國都所在的秦地之聲,撩動了憂國之情,從而為下麵的敘事抒情作了必要的鋪墊。接下四句即寫所聞所感。三四兩句側重敘事,“十月”點明時間,“敬亭”點明觀胡人吹笛的地點。“吳山曉”是寫秋季肅爽,吳地的山丘更為疏朗。經過這兩句交代敘寫,“觀胡人吹笛”一事的情況,讀者就了然於心了。五六兩句側重抒情,抒寫聞笛的的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