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及注釋
譯文
臘月將盡時去哪裏泛舟最好呢?吟詩起興最好之地莫過於瀟湘。
靠近湘江正在捕魚的漁船買來最肥美的魚兒,逢與落雪時沽來的酒酒香更加醇厚。
夜深之時,深山裏的猿啼遍了整片嶽麓山,雁子知道春天快到了,就別離衡陽飛回北方。
我與君更好欣賞這江山綺麗之景,裁來新擬的詩句傳到長安。
注釋
殘臘:臘月快要結束的時候。臘,指農曆十二月。
吟:吟詩。
瀟湘:代指湖南一帶。
偏:表示程度,很、最、特別。
倍:加倍。
嶽麓(lù):嶽麓山,在湖南長沙。
雁知春近:這裏指雁自衡陽而北返。
剩:更。
采:采摘,指欣賞。
帝鄉:指原零陵,即現在的永州。
賞析
詩人擅長描摹景物,此詩攝取鏡頭二三,瀟湘水邊風味盡出,而詩人逸興遄飛之態也令人感到可掬。
第一、二兩句就題起句,並揭出選擇瀟湘來遊珩的目的是因其“最多吟興”。“殘臘”即為詩題中的“冬末”。古代於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祭百神,謂之“臘”,故又稱是日為臘日,十二月為臘月。“殘臘”亦即十二月之末。
第三、四兩句承接第一句詠冬末乘舟遊覽之愉快。因為詩人身在船上,所以能就漁舟買來剮捕得的鮮魚,因是冬末嚴寒,踏雪沽來的酒也就分外香甜和甘美。這兩句寫盡“殘臘泛舟”所特有的風味,同時也表露了詩人“酒甕琴書伴病身,熟諳時事樂於貧”的胸襟懷抱。
創作背景
這首詩是杜荀鶴與友人在殘冬之時為尋取詩料、遊覽瀟湘時所作的一首清逸之作。詩人於湘江上泛舟,置身世外,自由自在,飲酒、戲風弄雨,一切任其自然,隨遇而安,以此為樂。自然的愜意尋求讓他感到生活隱逸的閑適,從而寫下這首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