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生借書說》故事
《黃生借書說》
[清朝]
黃生允修借書。隨園主人授以書,而告之曰:
書非借不能讀也。子不聞藏書者乎?七略、四庫,天子之書,然天子讀書者有幾?汗牛塞屋,富貴家之書,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?其他祖父積,子孫棄者無論焉。非獨書為然,天下物皆然。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,必慮人逼取,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,曰:“今日存,明日去,吾不得而見之矣。”若業為吾所有,必高束焉,庋藏焉,曰“姑俟異日觀”雲爾。
餘幼好書,家貧難致。有張氏藏書甚富。往借,不與,歸而形諸夢。其切如是。故有所覽輒省記。通籍後,俸去書來,落落大滿,素蟫灰絲時蒙卷軸。然後歎借者之用心專,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!
今黃生貧類予,其借書亦類予;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。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,生固幸而遇予乎?知幸與不幸,則其讀書也必專,而其歸書也必速。
為一說,使與書俱。
故事
黃允修是個上進的青年,讀書萬卷,知識淵博。在那時候,並沒有圖書館,所以要想讀到書就得自己去買,而他隻是個窮書生又沒什麽銀子,所以常去當地藏書人家借書來讀,但借書也並非易事,書一般係主人珍藏,大多不願外借,況且有時自己也會用,也不願借出。
所以,黃允修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自己也有個大書房,上藏天文,下藏地理,中間藏世間曆史。沒銀子,自然不能把愛讀的書都買回來,幸好當地有個叫袁枚的學者賞識黃允修,每次都會借書給他。
一天,他又去袁枚家裏,想借本《東坡七集》來研究一個宋詞。袁枚是個好客之人,見黃允修談吐不凡喜求上進,是打心眼裏喜歡,剛好有人從嶺南送來荔枝數顆,便邀黃允修一起品嚐。
吃完荔枝,袁枚便帶黃允修講書房,並向黃允修講宋史。黃允修打算赴京趕考,想向袁枚借些銀子買書。袁枚是個小心眼之人,怕黃允修此去無回,能不能中尚未知卜,便不想借他。但交往多日,怕允修對他有成見,何況他也是方圓麵裏的大學者。矛盾之下,袁枚想到了一個好主意,在一番慷慨陳詞的教育之後,袁枚揮筆而就了一篇關於借書有什麽好處的文章,就是現在我們讀到的《黃生借書說》。
袁枚在文章裏大講借書的好處,借來的書才珍貴,買回來的書不會好好讀之類,還以皇宮貴族、富甲一方的仕族打了一番比方,說四庫全書有幾個人讀,祖輩藏書子孫輩棄書的多的是,末了還獻身說法,說自己小時候就常去一戶姓張的人家借書,因為是借來的,所以非常珍惜,晚上都能夢到書中讀的內容。還誇下海口,說如果借他的書回去讀,黃生定能高中!
黃生一向崇拜袁枚,被這番言語迷惑的暈頭轉向。於是再不提借銀子的事,借了一大撂書並帶著《黃生借書說》一並回家去。經過一番苦讀,次年黃允修去考試,果然中了名進士,並任鄰縣的知縣一職。